当前位置 - 首页 - 产品应用 - 聚乙二醇
聚乙二醇(PEG)用作滴丸剂基质

 聚乙二醇是一类制备难溶性药物固态分散体有用的基质,其优点主要在于:

  • 有机药物的分子量大多低于400或500,而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500、4000和6000 ,因而可形成间质性固态溶液。
  • 当聚乙二醇--药物溶解后迅速冷却药物形成核晶非常困难,由于低温时介质粘度很大形成固化时间很短,故溶质可形成微晶。
  • 聚乙二醇在可见光和紫外线范围中透明,因此在含量测定和溶出试验中可以直接用可见光或紫外线检出。


    滴丸系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。系指用固体或液体药物经溶解、乳化或混悬于适宜的熔融基质中,通过一适宜的滴管滴入另一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,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成球状并冷却凝固而成丸。由于丸与冷却剂的密度不同,凝固形成之丸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却剂的表面,取出洗去冷却剂,干燥而得。
近些年来由于:
①滴制法制滴丸的设备简单,操作方便。
②滴丸的工序少、生产周期短,生产自动化程度高,劳动强度低,劳动生产效率高,小量生产时可用简易的滴丸设备,用单滴管;大量生产时,可根据需要选用多滴管的设备。
③成本低。与同品种片剂相比,在输料、包装材料、生产工时上可使成本降低至50%以下。
④剂量准确,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,所以剂量准确,滴制条件易控制。较之一般丸剂或片剂,其重量差异小。
⑤除可供口服外,还可适用于耳部。
⑥某些液体药物可用滴制法制成固体滴丸。
⑦可代替肠溶衣,发挥蜡丸的特点,选用硬脂酸钠、虫胶等肠溶性基质而直接制成肠溶性滴丸。
⑧滴制法制丸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。口服制剂必须在胃肠内溶解后才能吸收,其吸收速度取决于药物从剂型中的溶出速率,特别是难溶性药物,它的吸收受溶出速度所限。根据Noyes Whithey的扩散溶出理论,可知采用固体分散法能大幅度地减小难溶性药物的粒度,同时增大其扩散面积,有利于药物的溶出,故生物利用度较高。

滴丸中除主药以外的其他辅料称为基质。
常用的基质水溶性的有:聚乙二醇(6000,4000)、硬脂酸钠、甘油、水等。水不溶性的基质有:硬酯酸、单硬脂酸甘油酯、虫蜡、蜂蜡、氢化油以及植物油等。在水溶性基质中,尤其是中药滴丸生产中聚乙二醇6000、4000时首选基质。
具备以下特点:
①聚乙二醇4000、6000化学性质稳定,不与主药发生作用,不破坏主药的疗效。
②聚乙二醇4000、6000熔点较低或加一定量热水(60℃~100℃)能溶化成液体,而遇骤冷后又能凝成固体(在室温下仍保持固体状态),并在加进一定量的药物后仍能保持上述性质。
③聚乙二醇4000、6000对人体无害。

滴丸剂基质: 聚乙二醇是一类制备难溶性药物固态分散体有用的基质,其优点主要在于:
(1) 有机药物的分子量大多低于400或500,而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500、4000和6000 ,因而可形成间质性固态溶液。 
(2) 当聚乙二醇--药物溶解后迅速冷却药物形成核晶非常困难,由于低温时介质粘 度很大形成固化时间很短,故溶质可形成微晶。
(3) 聚乙二醇在可见光和紫外线范围中透明,因此在含量测定和溶出试验中可以直 接用可见光或紫外线检出。
(4) PEG 为结晶性水溶聚合物,分子中每一单位内有两个单位的螺旋线,当乙二醇 类药物固化时,在此螺旋形间质空间中能包含多量的药物,作为基质时能使蕴含物的溶出 速率很快。

滴丸[典型品种]

苏冰滴丸
【处方】苏合香脂 100g 冰片 200g 聚乙二醇6000 700g
【制法】将聚乙二醇6000置铝锅中,于油浴上加热至90℃~100℃,待全部熔融后,加入苏合香脂及冰片搅拌至熔解,转移至贮液瓶中,密闭并保温在80℃~90℃,调节滴液定量阀门,由上往下,滴入10℃~15℃的液状石蜡中,将成形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液状石蜡,置石灰缸里干燥,即得。
【性状】本品为黄色滴丸,气芳香,味辛苦。
【规格】每粒50mg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芳香开窍,理气止痛。适用于冠心病胸闷、心绞痛、心肌梗塞等症,能迅速缓解症状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常用量一次2~4粒,一日3次,发病时可即含服或吞服。
【注】本品溶出时间短,T50为2分48秒,具有剂量小起效快等优点。
滴丸相关资料:
滴丸[冷却剂的要求和选择]

用来冷却滴出的液滴,使之冷凝成固体药丸的液体,称冷却剂。
对冷却剂的要求是:
①既不与主药相混溶,也不与基质、药物发生作用,不破坏疗效。
②要有适当的密度,即与液滴密度要相近,以利于液滴逐渐下沉或缓缓上升,充分凝固,丸形才圆整。
③有适当的密度,使液滴与冷却剂间的粘附力小于液滴的内聚力而能收缩凝固成丸。
常用的冷却剂,水溶性强的滴丸常用液体石蜡、液体石蜡与煤油的混合物、煤油或植物油等,水溶性弱的滴丸常用水或乙醇等作冷却剂。
滴丸[制备原理与设备]

滴丸的制备设备主要由滴管、保温设备、控制冷却剂温度的设备、冷却剂容器等组成。
滴丸的制备原理是基于固体分散法。固体分散法是利用一种水溶性的固体载体将难溶性药物分散成分子、胶体或微晶状态,然后再制成一定剂型,采用此法制备滴丸的具体操作是选择亲水性基质或水不溶性基质,加热熔融,然后加入药物,搅拌使全溶、混悬或乳化,在保温下滴入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,控制一定速度,使其固化成圆整的球形。
(1)固体药物分散在基质中的状态
①形成固体溶液。固体溶液乃是固体的溶剂(基质)溶解固体的溶质(药物)而成。其中药物的颗粒被分散到最小程度,即分子或胶体分散大小,有的呈均匀透明体,故称玻璃液。
②形成微细晶粒。某些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基质熔成溶液,但在冷却时,由于温度下降,溶解度小,药物会部分或全部析出,由于骤冷条件,基质粘滞度迅速增大,药物来不及集聚完整的晶体,只能以胶态或微细状的晶体析出。
③晶型药物在制成滴丸过程中,通过熔融、骤冷等处理,常可形成亚稳定型结晶或无定型粉末,因而可增大药物的溶解度。
(2)液体药物分散在基质中的状态
①使液体固化即形成固态凝胶。
②形成固态乳胶剂。在熔融基质中加入不溶的液体药物,再加入表面活性剂,搅拌,使形成均匀的乳剂,其外相是基质,内相是液体药物,在冷凝成丸后,液体药物即形成细滴,分散在固体的滴丸中。
③由基质吸收容纳液体药物。如聚乙二醇6000可容纳5%~10%的液体。对于剂量较小、难溶于水的药物,可选用适当溶剂,溶解后加入基质中,滴制成丸。
滴丸[影响丸重与圆整度的因素]

1.丸重
①与滴管口径(内径与外径)有关,在一定范围内管径大则滴制的丸也大;反之则小;
②丸重还与药物的基质形成溶液(或悬浊液或乳浊液)的表面张力有关、而温度又影响表面张力,故温度亦与丸重有关。温度上升表面张力下降,丸重减小;反之亦然。因此,操作中要保持恒温。
③滴出口与冷却剂液面的距离过大时,液滴会因重力作用被跌散而产生细粒,因此两者距离不宜超过5cm。
为了加大丸的重量,可采用滴出口浸在冷却液中滴制,滴液在冷却液中滴下必须克服因产生浮力的同体积的冷却液的重量,故丸重增大。

2.圆整度
液滴在冷却液中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,使两液间的界面缩小,球形具有最小的界面,其圆整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:
①液滴在冷却液中移动速度:液滴在冷却液中的下降(或上浮)是受重力(或浮力)的影响的,这种力作用于液滴使之不能成正球形而带扁形,液滴与冷却液的密度相差大,冷却液的粘滞度小都能增加移动速度。移动速度愈快,受的力愈大,其形愈扁。故采用调节增大冷却液密度、缩小液滴与冷却液密度或增大冷却液的粘滞度均可改善其圆整度。实验证明,石蜡油密度小,成型圆整度差,硅油密度大,成形圆整度好,一般冷却剂密度在0.96以上就能得到圆整的球形滴丸。
②液滴的大小:液滴的大小不同,所产生单位重量面积也不同,一般说,单位重量所产生的面积是小丸大于大丸,面积大的收缩成球体的力最强,因而小丸的圆整度比大丸好。
③冷却剂性质:液滴带着空气滴入冷却剂中,在下降的同时逐渐冷却收缩成丸并逸出所带入的气泡,倘若气泡未能逸出前凝固时,即可产生空洞,这就需要适当增加冷却液和液滴的亲和力,使空气尽早排出,保护凝固时丸的圆整度。
关于冷却剂温度,最好是梯度冷却,使滴丸分为收缩、凝固、冷却三个过程。这样就有利于滴丸充分成型冷却。但使用甲基硅油作冷却剂不必分步冷却,只需控制滴丸出口温度(40℃左右)。如苏冰滴丸。